转自国家智库
任玉岭:总理高参 他们影响中南海(图)
在国务院参事室会议室的墙上,有句“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是温家宝总理对国务院参事的寄语。任玉岭对此的理解是,参事必须经常到“宇下”看一看,在“草野”走一走,才能把握这个社会的脉搏。
任玉岭说,“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石,毛泽东、邓小平都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党校大门口,几十年来一直摆着“实事求是”的大石刻。要使方针政策做到无往而不胜,就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就必须符合实际。
正因为这样,任玉岭高度重视调查研究,他从1998年当选全国政协常委至今的13年来,—直在利用各种机会进行调研。在做国务院参事的9年中,他调研的机会就更多了。一年中,他一多半时间在外地、在路上。每年,他最少都要调研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甚至要去七八趟。
任玉岭进入参事室后做的第一个调研是农村义务教育。农村问题在任玉岭研究中占据重要位置。2001年,他在政协常委会上提出“农民问题是中国一切问题中的大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正是在“三农”的调查中,他发现农村义务教育问题颇多:“普九”欠债严重、学校班额过大、生均经费极少、学校危房过多、学生住宿吃饭困难、教师工资过低且不能及时发放等。
在云南瑞丽调研时,他发现,附近的农村因为与缅甸没有天然分界线,两个国家的农村彼此相连,有时缅甸的南瓜在我国土地上结果,有时我们的鸡在缅甸土地上下蛋,但人家的孩子念书是免费的,我们的孩子念书却是要交费的。
任玉岭查阅资料发现,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义务教育都是免费的。他认为要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必须加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他一方面写参事建议,一方面在政协常委会上大声疾呼 “用皇粮把义务教育养起来”。2003年温总理第一次与参事座谈时,任玉岭第一个站起来发言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他的调研和建议,对推动免费义务教育添了一份力。
任玉岭有一次在怒江考察一所小学时,听说当地的孩子为了上学,每天要坐“溜索”过江,为了体验孩子们上学的艰辛,他竟然提出要求:自己“溜一溜索”。
任玉岭手抓滑轮,在钢丝上来回溜了两遍。“悬在半空时,我就在想,要是孩子过不去了怎么办?要是卡在中间怎么办?这样的体验能让我直接了解当地教育的现状。”任玉岭说得风轻云淡,听的人手心攥出了汗,要知道,当时任玉岭已年过七十。
任玉岭的很多重头建议、真知灼见,就是在这样的深入调研和亲身体会中得来的。
这几年,任玉岭一到地方就往基层跑,他的调研有“三看”,一看农房,二看学校,三看卫生院。他的考察,有两个原则:要看距离县城30公里之外的学校,要看距离城市100公里以外的农合。为了解实情,他常常随队调研后,再自己一个人“离队”到处看看。
2006年10月,任玉岭随一个视察团到云南丽江视察儿童教育问题。一天上午,他们来到地处长江第一湾的一所小学。眼前的场景让大家感到心酸:黑乎乎的房间里,黑压压地坐满了孩子,由于缺少桌椅,一条凳子上坐了好几个孩子,虽然已近寒冬,但教室的窗户连玻璃都没有。望着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任玉岭坐不住了,他把随身携带的1000元钱全掏了出来,随行的团员们也纷纷解囊,大家凑了一万元,给了当地教育部门。回来的路上,大家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地方的同志对任玉岭说:“比这个学校条件差的还多得是。”
十几天后,任玉岭随另一个调研组再次来到丽江。调研快结束时,他一个人悄悄地请地方教育局协助,来到九台乡河源村。“这个村2600人,年人均收入只有二三百元。按说贫困地区早已享受了义务教育,但是在那里却享受不到这种待遇。”在九台乡完全小学,教学环境更让任玉岭揪心:在学生宿舍后墙外,十几根大树干顶着斑驳的后墙体,撑着几近倒塌的危楼。
谈起这个场景,任玉岭心中隐隐作痛:很多人一提教育就觉得教育投入不够,“我在大城市看到光鲜亮丽的学校多了,塑胶跑道、电脑机房、影音设备,应有尽有,要我说,不是教育投入不够,是钱没用好、没用对地方”。说到动情处,任玉岭激动得声音更响亮了。
任玉岭说,一些大城市的学校,利用国家多年来为其创造的好条件,进行乱收费,教育资源不均衡现象突出。他在自己的居住区进行过考察,附近有三所著名的优质学校,但一个邻居的子女不能就近入学,要跑到两公里之外的其他学校去读书。
鲜明的现实对照,让他奋笔疾书,先后写出了《我们的义务教育成了“摊贩”手中的小商品》《关于把择校费收归国家财政用于义务教育扶贫》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需通过三个为主来解决》,引起极大社会反响。
任玉岭经历丰富,当过大学教师,做过工厂技术员、野外考察队员,在国家科委、地方政府做过行政工作,在国有企业做过总工、监事长、独立董事,在民营企业做过董事长。
“我在东部干过,在西部干过,在特区干过,在开放城市干过。尤其是在政协的十余年和做参事的九年中,接触了国内国外各个方面、各个层面。实践使我对社会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对事物的曲直等可以作正确判断,正是这样,我知道我该建言什么,我更知道自己的建言是不是正确。当然,有一些涉及既得利益者利益的建言,也免不了受人攻击,但只要是广大人民拥护的,最终会被历史接受的。”任玉岭直抒胸臆。
去年5月,连续发生6次校园血案后,公安部门重视校园安全,每逢上学和放学时间,很多学校门口都站着警察。面对这种情况,任玉岭马上写出了《应由校园之外构筑校园平安的建议》,在此建议中他剖析了校园血案的深层次原因,并建议要立足治本之策,搞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要认真化解社会矛盾,做到公正执法。此建议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重视和关注。公安部派专人拜访和感谢任玉岭。
正是因为情系百姓、心系民生,任玉岭总感觉有写不完的调研题目。他和其他参事来自基层、带着民生温度的建议、建言通常能在第一时间抵达总理案头。
温总理曾经的一句名言“一个民族总要有一些人,时常考虑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让他时刻铭记在心。“我们这样一个大国,的确需要有一批人,不受乌纱帽的影响,也不受自己的晋升等相关利益的影响,冷静思考,反映国家的真实情况,研究各个方面的问题。”任玉岭说,参事制度设置的初衷即是如此。